JR News

{香港JR设计 HK JR Design} 香港JR带您了解——被隐性剥削的建筑设计行业

Implicit exploita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dustry

被隐性剥削的建筑设计行业(上)!


    除了公益活动,任何行业应该都是按劳付酬,这是商业文明,也是社会公序良俗。在此背景下,农民工欠薪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解决了,可是昨天有个设计公司朋友告诉我,在开发商思维中,农民工的钱年底一定要付的,但设计公司的钱是可以不付,拖欠着的。——这是什么逻辑?是农民工会群聚闹事,设计公司拉不下面子、不会上门闹事?按2021年地产行业的惨淡,可想而知去年底有多少设计公司沒收到钱!这种签了合同给不了钱是商务违约,欠债还钱是有法可依去打官司解决的,合同毕竟是一种保障。可是在设计咨询行业,还有那么多享受设计咨询服务却不想付费的现象,甲方和相关部门却心安理得,习以为常,这更加荒唐!


     除了设计咨询业,还有不付费的行业吗?我脑中纵横扫描一番,发现除了互联网行业表面免费,靠流量和平台赚钱,在生活世界里似乎没有可不付费的服务啊!为什么30年来,我国建设行业还一直有剥削设计咨询业的明规则和惯例存在?!


     第一种典型的也是最普遍的剥削设计业行为就是邀请招标不设方案补偿费。作为建设方精挑细选几家国内知名实力设计公司来为自己的项目出谋划策,就一般10万平米规模的项目来说,被邀设计公司要集中力量拼12个月,发生的人力成本至少510万,设计公司另要支付效果图制作及打印的成本至少3万,投标期间发生差旅费若干。……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成本,没有收入去cover就是亏本!建设方和招投标政府部门怎么能不支付服务方的最基本的成本?!25年前有人理所当然地说:你们是冲着中标来的,中标就有利润了,言下之意:不中标的成本就该自己兜………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招标竞赛每次4家或8家设计公司,只有1家有获取合同的机会,这1家的合同额是对应于未来该项目的全程设计出图及服务报酬,价格基于市场和标准,肯定还要打折。这个合同和未中标的几家的付出成本毫不相干。23年前我在《福建建设报》发文揭示这么个真相:按1/41/8的邀标中标率,取平均值1/6的中标概率,意味着设计行业有5倍于合同数的投标方案成本付出,平均每个投标项目,设计行业要白白付出40万~60万元没有补偿,一个省一年100个招标,10个省一年1000个招标,这付出几干万到几个亿!对整个设计咨询行业集体来说是多大的损失啊?这就是对设计咨询行业的剥削!


      而从项目建设学理和法定程序上,招投标本身就是一场为方案决策服务的技术咨询环节,投标设计单位冲着中标,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并在汇报成果中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建设方从中获得大量有益见解和建议,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明确了方向。在此过程中,未中标的方案其实也起到了帮助决策的作用,并在实施方案中也会汲取未中标方案的优点……这么多收获得益的建设方,面对乙方设计单位,怎么能怎么忍心不给廉价的补偿费?


     招标环节中建设方不是沒付费的,如由12人 轻轻松松编个标书,组织招投标的招标代理公司,建设方知道要给几万到几十万代理费;如请来评标几小时到一天的专家,建设方非常乐意奉上评标费几干上万,累计每次花费10万大几。………就独独无视多家加班多周提供了丰富设计成果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的辛勤付出!——这还有天理和公道吗?!


      其实在我国项目的基本建设预算费用中都有一项前期费用列支,它本来就应该用于招标代理费、设计招标补偿费、评标专家劳务费,在无良的建设方和自私的招标代理操弄下,故意不设招标补偿费,但预算有的还是有的,只不过建设方挪去别地花销了!


         这是建设行业剥削设计行业的一种典型方式,还有几种常见方式下篇揭露。


被隐性剥削的建筑设计行业(下)


      第二种常见的让设计服务但不付费的做法是方案征集,建设方也不正式邀请,也不搞专家评审,就通过项目为诱饵,诱惑设计单位来提交设计方案,让设计单位陪着练但不给承诺。暗示谁服务得好给谁做,谁的方案最终被大老板或大领导选上就让谁做。过程中一轮一轮地磨,耗时费力,只字不提成本补偿!建设方如果不满意,乙方随时出局,如果有新设计单位愿意加入提方案,建设方也来者不拒。建设方不化成本就收到多家方案,参与设计单位则被悬置,任由建设方处置。


       更有甚者,如果优秀方案的价格略高,建设方无偿窃取该方案,让收费便宜的单位抄袭优秀方案。……这种做法,被建筑设计行业叫做骗方案,是主观上的欺骗!实质上违反了知识产权保护法。


       第三种设计服务得不到付费的情况是施工期繁琐费时的技术配合和咨询支持。我国的设计费合同对应的是设计劳动成果,简单说是卖图纸的钱。它是不含项目监造管理,全过程咨询工作内容和报酬的。过去30年的巨量建设中,众所周知,施工单位要么不配看图技术员,要么只配少量土建技术员,大量工地的技术支持实际都是由设计单位完成的,尤其在机电安装方面。本该由施工总包花钱雇人完成的业务被强加给设计公司无偿提供了。20年前设计单位每几周去工地服务,后来变每周例会,再变到设计单位驻场服务,服务加码的同时,设计费几十年没涨。2014午我走出国门接触国际市场,国外对施工总包的团队中有明确和严格的设计雇员要求,以一座300床医院为例,人员要求多达29人覆盖全部设计专业。再回看我国的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重大项目,施工总包也雇佣了几十人的现场设计团队。本人负责的扬州广陵新城MSD项目,中建六局现场设计技术人员也有20多人,40多万平米的项目,我们设计方从开工到竣工只需去现场45次。这些施工期技术管理和深化设计从学理上和国际规则而言,就是施工总包应尽职责。20年来我常说,我国的施工行业剥削了设计行业对工地技术服务的应得报酬,这点建设部和主管部门不知有共识吗?


      近年推行设计总包制,各种相关/无关设计业务全推给总设计单位,责任无限化,但把打过折的合同额一拆去分包项,发现实际收费更少了。………结果是建设方总体上少花了钱,又把各种项目协调推进的责任压到主设计单位。这是建设方对设计单位的隐性压榨


返回